據(jù)了解,盡管第一代智能變電站在設備研制、設計建設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,而且提高了設備故障預判與處理、事故異常處理的準確性和快速性,保障了電網安全運行,促進了智能變電站的集約化管理。但由于系統(tǒng)較多、功能分散,在整體建設理念、技術創(chuàng)新、設計優(yōu)化、標準制定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。
在這種情況下,國網公司開始加快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,啟動了“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設計關鍵技術”研究項目。2009年,國網公司開始智能變電站研究與建設,為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建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基礎。在此基礎上,該公司著眼于國際輸變電技術發(fā)展趨勢,于2012年3月至11月,進行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技術方案研究與論證。
通過重點攻克隔離斷路器、二次設備集成艙、一體化業(yè)務平臺、層次化保護控制等關鍵技術,國網公司研制完成隔離斷路器、集成式測控裝置等19類107種型號設備,使得保護控制層級更加完整、性能更加可靠,基于一體化平臺的順序控制、智能告警等高級功能實用化水平進一步提升。
據(jù)介紹,智能變電站的智能主要體現(xiàn)在集成和自動控制上,而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要求設備集成度更高。
在武漢未來科技城110千伏東擴變電站,由于對各類電氣設備實行了高度智能集成,縮減了設備量和設備對接,大幅減少了故障節(jié)點。同時,集成設備屬于免維護產品,解決了過去大量電氣設備長期暴露在室外,可靠性日益降低、維護工作量不斷加大的問題。據(jù)估算,武漢未來科技城變電站的設備維護量將較傳統(tǒng)變電站降低了87%,設備故障率將降低了43%。
此外,新一代智能變電站可大幅減少建筑面積,同時由于戶外站、戶內站分別采用二次設備集成艙或二次裝置就地布置,優(yōu)化后戶內站建筑面積減少15%~25%、戶外站建筑面積減少45%~64%。在葉塘站,多項新技術實現(xiàn)首次集成應用,并通過采用小型化設備,使建筑面積減少了19.7%,而設備室采用組屏方案,屏數(shù)減少了36.7%。而另一電站海 落站總建筑面積與普通電站相比減少了495平方米,約20.1%。這一方面得益于站內采用小型化GIS、小型化開關柜、智能變壓器、電子式互感器、小型化開關柜等智能設備;另一方面,由于二次裝置就地化布置,二次設備室屏位核減少了49%。站內應用層次化保護和多功能測控裝置及站用一體化電源系統(tǒng)供電,優(yōu)化了站內設備場地布置。
除減少故障率和占地面積,由于全面貫徹“一體化設計、一體化供貨、一體化調試”理念,新一代智能變電站設備安裝調試效率顯著提高,建設工期較常規(guī)電站平均縮短了四分之一。以葉塘變電站為例,其僅用短短一年時間,便完成了全部建設任務。
對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發(fā)展方向,業(yè)界認為,未來智能變電站發(fā)展的趨勢是設備模塊化,變電站設備及系統(tǒng)在工廠完成調試配置,在現(xiàn)場安裝時僅需要驗證連接光纜的正確性,實現(xiàn)“最大化工廠工作量,最小化現(xiàn)場工作量”,以期在大幅減少占地面積的同時,顯著提升電站安全性、可靠性以及經濟性。